上图是房地产销售面积和金额的走势图,反弹非常显著,而且销售额增速更猛,因为全国房价普遍上涨了。 在销售额、销售面积增速上,东部超过中部,中部超过西部。这说明,去库存东部更容易。为什么?人多钱多呗。所以,未来中西部的库存必然会继续上升:房子卖得慢,投资增速反而比东部快。 上图是房企到位资金增速,根据统计局的数据:1-3月份,房地产开发企业到位资金31992亿元,同比增长14.7%。其中,国内贷款6226亿元,增长6.5%;利用外资18亿元,下降80.6%;自筹资金11740亿元,增长4.7%;其他资金14007亿元,增长30.4%。在其他资金中,定金及预收款7882亿元,增长25.9%;个人按揭贷款4670亿元,增长46.2%。 可见,在开发资金里增长最快的还是来自个人按揭贷款的钱,此外是定金预收款。说白了,是家庭和个人在为中国房地产买单。因为汇率变动,房企在国外融资大幅减少,估计想借钱也比较难了,国外普遍对中国楼市不太看好。 这幅图片更形象地反映了热钱涌入房地产的状况。其实,这就是一季度中国经济回暖的真相:热钱流入房地产领域,通过开发商之手分配给钢铁、水泥、玻璃、建材等上下游产业,最终带动“落后产能”的起死回生,支撑了GDP的增速。但创业企业、小企业、制造业和三农获得贷款仍然比较困难。所以,中国经济的转型仍然艰难。 央行显然注意到了这个趋势, 研究局首席经济学家马骏前天表示,未来的货币政策操作,除了要继续支持实现稳增长的目标,也要注意防范宏观风险,尤其是要避免企业杠杆率过快上升,还要考虑到货币信贷增长对未来物价走势和房地产价格的影响。 客观地说,在经济下行压力巨大的情况下,利用房地产稳增长无可厚非。但这种补药不能总吃,因为副作用太大,而且效果会递减。但愿中国经济早日回到通过改革、转型促发展的道路上来。 结论: 1、一季度房地产的这种增长,显然无法持续。虽然看起来很像2009年重现,但M2增速只有13.4%,相当于那时的一半。由于人民币汇率见顶,并存在高估,加上美元加息,所以中国不敢把房地产泡沫玩得太大。 2、二季度房地产会在惯性作用下继续回暖,但三季度可能再度趋冷。 3、真正有投资价值的房子,仍然是首都、直辖市、中东部人口经济大省省会,以及部分计划单列市和极少数地级市(苏州、东莞、廊坊之类)的房子。二季度以后,短炒的风险将全面降临。 4、对于地产股,要保持警惕和谨慎。